客服热线:181 2135 3183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无价之宝,印刷9亿多张,创下拍卖纪录

   2021-10-18 726 0
核心提示:1967年10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先生创造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毛泽东身穿一件传统的蓝布中式长袍,一只手拿着一把油纸伞,另一只手握着拳,意

1967年10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先生创造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


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毛泽东身穿一件传统的蓝布中式长袍,一只手拿着一把油纸伞,另一只手握着拳,意志坚定地大步走在山路上。


屹立画面中心位置,在乌云翻滚的天空下,他凝神走来,非常形象传神。




《毛主席去安源》


这幅画的寓意是:


毛泽东像太阳带给人民希望;


高昂的头微微侧转,以表达他的革命精神,不怕艰险和强暴,勇敢斗争并赢得胜利的信心;


紧握的拳头表达他的革命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决心克服困难去解放中国和人类,自信一定会胜利的意志;


手中的旧雨伞显示他刻苦工作,生活简朴的作风;


画中的路情形象征为革命长途跋涉,风雨兼程,崎岖坎坷;


画中吹拂着毛泽东的长发和长袍的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背景上疾行的云,象征他平静坚定的自信心。


该画一经问世,马上引起轰动,深受人民欢迎。


1968年,陈毅元帅写了一首《毛主席去安源》的七言长诗, 陈毅元帅在诗中回顾了毛泽东去安源的历史意义和毛泽东从去安源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过程。


诗中写道:


清末修建汉冶萍,工人阶级应运生。


历史不走循环路,人民革命日日新。


冶铁炼钢造兵器,电气纺织同时升。


安源煤矿独突出,有热有光动力根。


煤层如山无量数,潜力万丈埋得深。


何年何月谁为此?何人点火天地崩?


赫赫煤矿强有力,日夜下井建功勋。


舍己为人不辞劳,革命意志铁铮铮。


远见卓识毛主席,一次大会完沪滨。


会后决心上安源,实践马列最认真。


太平辛亥成往事,五四风云何处奔?


论坛争鸣过稷下,谁愿发动工农兵?


我不发动谁发动?我不献身谁献身?


我若能往人亦往,做出榜样转乾坤。


秋阳未曝起身早,布衣飘飘伴晨星。


撑开雨脚一把伞,踏破山头布鞋蹬。


白云清风来相送,修竹茂林两边分。


独行踽踽为何事?闯开时代斩荆榛。


无亲无故如何办?军警林立难插针。


意志坚决不可挡,艰难困苦豪气吞。


一到安源作调查,访问工友访乡亲。


群众找着好领袖,领袖先作好学生。


众志成城无畏惧,罢工发动全国惊。


罗霄山脉播火种,一点起爆万点跟。


秋收暴动大发展,井冈山上建红军。


白色恐怖被突破,土地革命播福音。


直抵长城真好汉,一柱撑天非虚声。


八年恶战敌伪顽,抗日神州万国欣。


一九四九号炮响,毒龙被逐虎就擒。


世界高唱东方红,欢呼东方太阳升。


工人阶级是领导,青年结合工农兵。


安源点火四七年,条条教训是黄金。




陈毅元帅


这是这位诗人元帅生平所作的最后一首诗,更为这画增加一份传奇性。


该画的历史背景是,1921年,毛泽东去安源组织安源路矿工人进行革命活动。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株萍铁路是专为运输萍乡煤矿的煤炭而建的。


而萍乡煤矿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的煤矿公司之一,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萍乡地下煤矿资源丰富,有江南煤都之称。工业时代,煤矿是重要资源,萍乡煤矿对当时中国特别重要。


1908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汉冶萍公司


汉冶萍公司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汉冶萍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


可惜,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么大的龙头公司竟然全年亏损。


盛宣怀接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后,只好向列强借款。


仅从1908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其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


后因无力偿还,日本人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至1911年,汉冶萍公司被日商所控制。


这么重要的煤铁公司,竟然落入帝国主义之手,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专门提出将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由此可见汉冶萍公司有多重要。


到了1921年,毛泽东来安源这会,萍乡煤矿就有1万3千余人(其中湖南占70%,湖北占20%,萍乡只占10%),要知道当时全中国的工人只有200多万,由此可见萍乡煤矿有多重要。


当时安源路矿工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工人们工作艰辛,一个班要12小时,一天只赚得十多个铜板,没有任何劳保福利,监工对工人管理严格残酷,非打即骂,拳打脚踢。


而且劳动保障差得很,经常出事故。


1919年,井下事故死了100多人,矿方却为救井不救人,根本不管工人的死活。


当时萍乡人有句民谣,唱道:“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


由于安源路矿,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我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罢工运动。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这是我党历史上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运动,也是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最后取得了成功。


除了领导罢工的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我党历史上优秀的干部杨得志、肖劲光、朱少连、刘昌炎、周怀德、林育英、陈潭秋、黄静源、蒋先云、滕代远、丁秋生、王耀南、刘先胜、许建国、余波生、余益元、吴烈、吴运铎、肖华湘、罗华生、罗桂华、幸元林、晏福生、姜彬、唐延杰、韩伟、韩联生、蔡树藩、熊飞等人都在安源路矿工作过。


其中肖劲光是开国大将;杨得志是开国上将;


王耀南将军是开国少将,是解放军工兵创始人之一,有“工兵王”、 “地雷王” 、 “爆破王”之誉;吴运铎有中国保尔之称。


而刘春华就是以毛泽东主席1921年来安源为背景传造此图。


此时的刘春华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创造了一幅怎样的传世经典之作。


1968年5月,《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 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


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那时候,几乎中华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这幅油画。


1968年8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还发行了由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设计的编号”文12“的《毛主席去安源》(尺寸:40 x 60mm)邮票,全套1枚,面值8分。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这幅油画和邮票一起成为最珍贵的文物。


1995年,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拍卖由画家刘春华绘制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最后成交价高达605万元,创下了当时华人油画在国内拍卖的最高纪录。


2008年,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拍出一版《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最早估价人民币38万-58万元,最后成交价为52万元。


但是,市场上的价格丝毫不能衡量《毛主席去安源》的历史意义。


更无法体现我们萍乡人对这位伟人的感情。


实际上,这不是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仅在1920年至1930年,毛泽东就曾10次到安源。


毛泽东在萍乡留下过太多太多的痕迹,萍乡也给了他很深很深的影响,他从萍乡走出了一条伟人之路,萍乡因他而自豪。


小编是萍乡人,我更因此而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全新升级,助推行业井喷式发展——2022中国(东莞)国际印刷技术及包装设备展览会华美绽放

上一篇:

“内江集卡(票券)展”和“内江新华印刷厂70周年厂庆展”深受欢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