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1 2135 3183

活字印刷术与文化传播:方寸之间,印刻古今

   2021-11-16 491 0
核心提示:人人称道的技术创新,却迟迟没有取代陈旧的工艺,这就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的真实写照。活字印刷术,是宋朝人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的一种文献批量复制技术。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就能取代传

人人称道的技术创新,却迟迟没有取代陈旧的工艺,这就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的真实写照。



活字印刷术,是宋朝人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的一种文献批量复制技术。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就能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对于今天高科技的印刷术而言,简陋的木活字印刷也许显得寒碜,但翻开世界文明史,你会惊讶地发现,它赫然列入影响文明、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中国古人对印刷术的追求几乎与纸的发明同时起步。自从汉朝发明了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更为轻便、经济,但抄写书籍还是很费工夫,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高文字传播的效率,东汉末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它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再用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形成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时,只需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然而,这项印刷技术的出现在当时主要是为佛道二教的经书、日历、占卜书、字典服务,直到公元932年,也就是唐宋之间的五代时期,冯道才推动了儒家经典的雕版印刷。宋朝建立后,科举选官制度的流行更加刺激了批量生产廉价书籍的需求,雕版印刷术的弊端被无限放大。



首当其冲的就是效率低下。雕版印刷需要把每一页的内容都刻在一块木板上,操作起来非常费时;且雕版过程中,哪怕只有一个字错了,整块版也要废掉。虽然后来为了节约木板可以把错字部分划掉重新刻字,但这容易影响美观,一般商家很少采取这种解决办法。除了销量很大的书籍,其它书籍用这种办法来印刷都显得费时费力。


雷新三百貨 队南留秀古讯古部门尔肿南菌亦参的醉士四十圍黛魯冬天一十只及網 封被酸東古和沒从青只熊空右款经温的都南卧生人原毒昌美入除主 條丸新面育进针对这种情形,北宋仁宗时期,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劳动者通过不断试验,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毕昇是否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争论不休,但从史书上的记载推测,沈括比毕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由此可见,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但问题来了,都说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那么,毕昇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他需要准备足够的泥活字,先在泥活字上刻好字,然后用火烧让泥活字变坚硬;


其次,他需要准备一块铁板,大小如同一块雕版,上面放满松脂、蜡以及纸灰等;


然后,他需要准备一个矩形的“铁范”,大小正好可以放在铁板上,两者就像是地基和围墙的关系;


材料准备好了之后,毕昇会根据当天的印刷需求,把所有相关的活字排列在铁板上或“铁范”内,装满一个“铁范”就相当于雕版印刷中的一版。


但这样的一版还不能直接拿来印刷,否则印刷质量就会很差,甚至远远比不上雕版印刷。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由活字构成的一版往往高低起伏,做不到像雕版那样平整。最终印刷出来的成品,有的字浓,有的字淡,差别十分大。


第二,由活字构成的一版往往东倒西歪,做不到像雕版那样整整齐齐,最终的印刷品自然也不会好看。


但这些问题没有难倒毕昇。他用火将铁板加热,融化松脂和蜡,接着用另一块平板来按压被“铁范”框住的活字。活字的高矮差异就可以通过融化后的松脂、蜡的流动得到弥补。等松脂、蜡重新凝固之后,这些活字就像雕版一样平整了。而之所以不用木活字,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木活字不如泥活字更容易从铁板上取下来;而且即使不采用铁板加热技术,木活字一样很难做到平整。


宋本书已经很难得了,北宋古书更是凤毛麟角,而毕昇刊印的书很可惜后人都无缘一见。毕昇死后,他的设备被人瓜分一空。当然,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就此失传,但遗憾的是没有徒弟在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此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长期没有质的飞跃。虽然早在宋末元初就诞生了锡活字印刷术,但是弊端很多,实用价值不高。直到无锡人华燧改进了锡活字印刷术,才开始批量使用金属活字进行印刷。


活字印刷术诞生于中国,后来逐渐传到海外,并被别国加以改良。李氏朝鲜在1403、1420、1434年三次大规模铸造铜活字,不断改进活字印刷术。掌握这一利器后,不断搜索中国典籍带回朝鲜刊印,活字印刷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终于得以发挥。


更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还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受到活字印刷术影响,15世纪5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铅活字印刷机,对欧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上贴了一篇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论文。这篇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出来,15天之内就传遍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吹响号角。根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研究,“印刷资本主义”更是促成近代欧洲民族意识崛起的关键因素。



20世纪以来,铅活字印刷已经被激光照排技术取代。但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活字印刷术对文化传播有着怎样强大的影响。可惜的是,它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全新升级,助推行业井喷式发展——2022中国(东莞)国际印刷技术及包装设备展览会华美绽放

上一篇:

企业总部+多层办公建筑设计:荷兰佳能生产印刷总部/案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